武昌区付家坡小学 朱静
摘要: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中之重的任务,阅读能力的培养,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。指导学生课内课外阅读,加深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启迪,享受审美情趣。让孩子用心去体验,拥有热爱阅读的情怀。
关键词:阅读体验 情感阅读 审美情趣 阅读能力
进入中年级,阅读教学已经是占据语文教学重要的任务,教师应该指导好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培养。可以通过课堂阅读和课外阅读两条途径,学生已基本有了阅读体验,情感阅读。一个人的语文素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,阅读教学起着关键的作用。在三,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,作为语文教师的我,发现了很多丰富多彩,又意义深远的人生故事。这些故事深深地感到着我,不知是否也感动了学过的孩子们。我手捧课本,立足讲台,想把我内心的感触全部倾述出来,也让我的学生受到感染,从中受到启迪,去热爱阅读,虽然常常力不从心,但是我试图努力着。
一、在阅读中,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和自在,享受到美的情趣。
中华汉字文化,博大精深,读到一篇精彩的文章,总能牵动读者的心情。在很多阅读课文中,我以情动情,让学生敞开胸怀去情感体验。当我读着《米佳的愿望》时,我也好像回到了金童年,洗涤尘封已久的心灵,无比雀跃。想起看过教育家叶圣陶说过的话:“设身处地,激昂处还他激昂,委婉处还他委婉……务必尽情地发挥作者当时说些什么,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。”是啊!我用心读着,我读得动了情,好像我愉悦的心情也感染了学生们,在讲授中,孩子们的眼睛变亮了,活泼快乐起来,课堂氛围轻松热闹起来,好像引起了他们的想象,张嘴欲说什么,有的孩子忍不住举起了小手,我继续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,让他们跟同桌说说童年的趣事。最后一发不可收拾,孩子们雀跃起来,下课了,拉着老师的手述说着。我看到了愿望只在课本上,每个孩子都有梦想。是啊!我也为孩子们找回金色的童年。
二、阅读更接近自己,更接近学生的心灵深处,才会读出生命。
对于这些还未满十岁的孩子,天真无邪的他们,总盼望自己快快长大,埋怨时间过得太慢。可曾有对生命的体验,静心思考过自己的人生?没有!当我把《微笑着面对一切》、《一次著名的冲刺》的故事里面的人物捧在手里的时候,我为之震颤,为之落泪;当我和我的学生们一起阅读时,孩子们的心变得柔软起来,眼神里有一丝疑惑,有一丝不解。读到兰兰遭遇天大的不幸却依然那么坚强勇敢,他们也好像更加了解了自己生命的意义。当我们读到杜伦多派特利摔倒了5次,依然爬起来坚持冲过了终点时,我顺势让学生们再来细读《一次著名的冲刺》中的“重要的不是胜利,而是参与”时,天真的孩子们,显得更懂事了,读得更安静,好像发自他们那颗稚嫩的心灵的声音。这声音虽然稚嫩,但在我听来,却是孩子们整个灵魂的投入。在大人眼中,单纯的孩子很无知,其实不然,他们有一颗丰富而敏感的心,敏锐的观察力,完全超越我们的想象。
三、阅读中渗透爱的教育,影响并塑造了学生的人格。
阅读经验的增长,也伴随着孩子的长大,懂得的道理也越来越多,原来不懂的人和事,逐渐在品味阅读中,学会去审视故事里的人和事,也审视着自己的思想。学习了《一条大鱼》时,孩子们敬佩这位伟大的父亲,深深地受到影响,原来父亲是这么伟大。很多调皮的孩子重新用新的眼光来对待家人。我让孩子们回家写写“我的爸爸或妈妈”,再回课堂上谈谈自己的想法,我听到了更多孩子对父母的理解。我又联系实际2008年的汶川地震时的一个父亲和孩子的故事,孩子们感动得流下热泪。是啊!这就是阅读的力量。好的阅读体会,引起学生的感情共鸣,构筑了学生强大的心理灵魂。他们学着理解父母的爱,回报别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。有了一颗感恩的心,为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作准备。
《语文新课标》指出:“阅读教学是教师、学生、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,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要求,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。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思维和情感活动中,加深理解和体验,有所感悟和思考,受到情感熏陶,获得启迪,享受审美情趣”。是啊!我们教师也不要在阅读中抱怨学生没理解到你的话,尊重学生的个人情感体验,尊重学生的个人审美观,去阅读,我相信,他们会越来越热爱阅读。
阅读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,还在与阅读和写作是连代作用。 学校中年级组的语文老师常说,现在的学生语文学习普遍有一个共同的难题:学生不会写作。一提起写作,大部分学生无话可写,没有题材可写;或有话表达不出来。
1、分析原因。乡下的孩子平时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,出去的机会几乎没有,所获信息完全靠读的几本书中获取和电视上了解。有多少孩子能真正静下心来读一本书?开展多种多样的阅读活动,如每周开展交流读书心得交流,讲故事会、每周一节阅读课等等,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学生的知识,也开了眼界,搜集了题材。
2、阅读方法指导。(1)课内外结合,自主选择 新课标大力倡导学生的自主性,因而在课外阅读上也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,自由开展阅读活动。每周在校图书室选取一些学生喜爱的书籍,放在教室里,课间或中午供学生阅读。他们则选择自己喜欢的读物,这时的阅读就变成了学生个体的自觉行为。老师也推荐一些书目,推荐的书目要面要宽,量要大。另外学生也在老师的帮助下,自订了《少儿百科知识报》等,让学生阅读科普类读物,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与之相关的书籍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的余地。另外,语文课上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。如语文课上学习了《巨人的花园》后,我向学生推荐《寓言故事集》,向学生推荐《十万个为什么》。很多学生买了,看得津津有味。(2)、扩大阅读面,增加阅读量,使学生多读书. 高尔基说“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”。读书使人明理,使人聪慧、使人高尚,一个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科读物,才能汲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,使自己的素质在阅读中逐步得到提高,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。因此,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广泛的阅读兴趣,扩大阅读面,才能吸收更全面的营养。鲁迅先生说得更形象,“必须如蜜蜂一样,采过许多花,这才能酿出蜜来。倘若呆在一处,所得就非常有限…”(3)教师在课内阅读中应教给学生阅读的方式,培养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。学生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阅读的感受和体验,这样学生在会读书的基础上,阅读的质量自然会提高。
阅读教会了我们怎样与人,与世界的沟通,让我们的学生从小学会用心去阅读,去热爱阅读!用心灵畅想世界,用心灵书写出美好的世界!